跟着非遗游六安|匠心守茶韵 薪火传非遗(六安黄大茶制作技艺)_传承_陈全福_茶园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3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跟着非遗游六安

六安黄大茶制作技艺

01

基本情况

六安黄大茶,古称“金枝玉叶”,源于唐代的“散茶”,成于明代隆庆年间,兴盛于明代后期,清代、民国时期普及行销大江南北,是“六安茶”众多品种中,既上贡过朝廷,又最大众化、普及化的一枝独特的奇葩。作为中国名茶中的瑰宝,黄大茶又被当地人称为老火茶,在六安地区已经传承了400余年。它是黄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,叶大梗长、汤色金黄明亮,香高耐泡,滋味浓厚醇和,具有高爽的焦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六安黄大茶的制作工艺极为独特,且十分讲究,需要等到夏秋之间才开始采摘炒制。经过采摘、摊晾、炒茶杀青、揉形等环节后,炭火烘至六七成干的时候,对黄大茶进行堆积,在闷黄达到一定程度后,再烘中火,然后再拉老火。经过老火萃炼后,黄大茶才最终制成,这也是黄大茶被称为老火茶的缘由。

家住金安区东河口镇黄泥嘴村的陈全福,自幼跟随父辈学习制茶技艺。经过几代人的传承,现黄大茶制作技艺在陈全福等新一代传承人手中继续传承、创新和发展。多年来,他坚持传承“古法制茶”技艺,不断搜集、挖掘、整理、研究和探索传统茶(技)艺资料,将“六顺黄”黄大茶品牌发扬光大。 2022年,六安黄大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被收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。

展开剩余84%

六安黄大茶

02

主要做法

(一)坚持改革创新,推动合作发展

在政策支持下,陈全福从茶园选址规划、茶园生态链建设、茶园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,与六安本地地形地域特点相结合,形成了一套富有六安特色的生态茶园的开发模式,通过规范有机茶的标准和要求及严格的生产线管理,实现了“优质、生态、安全、提效”的目标,吸引来一批忠实客户。同时,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,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撑,邀请资深专家亲临现场,组织茶农们对涉及茶叶安全的茶园病虫害、茶园管理、除草、农药使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、系统化学习,力求茶园发展与前沿农业技术接轨。

(二)强化技艺传承,培养专业人才

近年来,在陈全福的带领下,全盘承接六安黄大茶传统技艺,融进现代科学技术,采用手工与机械相结合,内涵与外形包装研究同开发的制作新工艺,制出享誉全国的六安黄大茶新品牌——“六顺黄”。另外,陈全福于2022年底正式成立了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。该工作室集茶叶种植、栽培、采摘、加工、制作、研发、运输及销售于一体。他发挥名师带徒作用,将无公害、绿色茶叶种植、制作技术传授给周边广大农户。工作室优先招录附近农户进企业,并免费为他们提供业务技术培训。此外,他还通过订单式收购农户茶叶,并免费为茶农加工茶叶,帮助农户实现增收。

陈全福在茶园

(三)深耕品牌文化,拓展营销渠道

六安黄大茶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过去局限在“平民茶”的销售理念上,包装简单,价格低廉,以线下销售为主。为了帮这个传统产业找到新出路,六顺黄茶业牵手金安文旅山水画廊直播基地,依托年轻团队的品牌优势、人才优势、营销优势、渠道优势,通过电商直播、农旅融合、非遗工坊、智慧农业等新业态融合跨界,积极创新用数字经济为传统文化赋能,将传承千载的六安黄大茶的文化内涵、品牌进行宣传和发扬,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黄大茶文化。2024年,黄大茶与霸王茶姬合作,推出以黄大茶作为茶底的奶茶“晴山栖谷”和“乾隆一号”,一经上市便成功出圈。

03

取得成效

(一)守护传统工艺,传承文化根脉

通过对六安黄大茶传统制作工艺的保护和传承,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完整保留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,让这门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如今,六顺黄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年销售六安黄大茶200多吨。这不仅传承了一门技艺,更传承了六安地区的历史文化,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穿越时空的独特茶香。在2021年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上,陈全福制作的黄大茶捧回了“最醇六安黄大茶”的奖杯。东河口镇黄泥嘴村茶厂入选六安市第二批非遗传承实习基地,并先后在第七、八两届大别山区名优茶传统工艺制作大赛中荣获金奖和银奖。

(二)助力产业发展,促进增收致富

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,六安黄大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产品销量逐年增加,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茶树,实现了脱贫增收。同时,从茶叶种植、采摘、制作到销售、物流等环节,提供了大量岗位,吸纳群众就业。多年来,培养六安黄大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等乡土人才1200余人,其中4人被认定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2人被认定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2人获得乡村振兴高级人才职称,8人获得乡村振兴中级人才职称,12人获得乡村振兴初级人才职称。

(三)弘扬茶文化,提升城市形象

六安黄大茶作为六安的特色文化名片,其影响力不断扩大,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。黄大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悠久的历史底蕴,借助奶茶在茶文化中脱颖而出,成功出圈。“晴山栖谷”上市前两天全国销量逾300万杯,有力地提高了皖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六安黄大茶而认识六安、了解六安,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,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。茶文化与当地的自然风光、民俗文化相互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,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04

经验启示

(一)守正创新,打造非遗传承样板

在六安黄大茶产业发展进程中,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。资金主要用于茶园建设、茶树品种改良、制作工艺研究和培养传承人才。同时,完善基础设施,打造现代化茶叶生产加工车间,升级仓储设施,搭建规范交易市场。此外,着重保护传统制作工艺,建立非遗传承基地,为技艺传承提供坚实保障,树立起极具示范价值的非遗传承样板。

(二)整合资源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

整合茶文化、茶产业和旅游资源,推动“茶文旅”深度融合发展。以六安黄大茶为主题,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,让游客亲身体验茶叶的采摘、制作过程,品尝正宗的六安黄大茶,感受茶文化的魅力。同时,将六安黄大茶与当地的特色农产品、民俗文化等相结合,开发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,实现产业协同发展,提升综合效益。

(三)创新宣传,提升品牌知名度

发布于:北京市